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活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威胁,利用微生物分解甲醛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通过筛选,获得10株耐受甲醛真菌,其耐受的甲醛质量浓度为1.2~1.9 g/L。通过形态鉴定,10株真菌分别隶属于曲霉属Penicillium和青霉属Aspergillus。扩增耐受能力最强的4株真菌的ITS和β-tubulin部分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3株青霉(HFTS2、HFTS8和HFTS10)同属于产红青霉P. rubens,1株曲霉(HFTS5)为众多曲霉A. creber。本研究首次发现产红青霉和众多曲霉具有高浓度甲醛耐受性,为进一步探索真菌甲醛代谢和研发工程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在哺乳动物毛囊,神经系统,睾丸等多个部位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研究发现,FGF5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作为毛发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其编码基因突变将导致毛发异常生长,作为丝裂原在干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肢体肌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血压,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FGF5在多种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其在毛发生长,干细胞增殖及在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总结了近些年FGF5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FGF5在毛发生长,干细胞增殖分化,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方面的相关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GF5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本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当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进入第二产程后,观察组的51例产妇采用0.4μg/m L舒芬太尼以及0.08%罗哌卡因进行持续镇痛分娩;对照组的50例产妇则在宫口开全后,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泵内的局麻药物,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一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产妇对第二产程镇痛和修复会阴部时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腺瘤患者及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检测血清GDF-15、G-CSF;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G-CS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GDF-15、G-CSF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5、G-CSF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G-CSF水平高于结直肠腺瘤患者及健康体检志愿者(均P<0.05);血清GDF-15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均P<0.05);血清G-CSF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DF-15低表达、G-CSF低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分别高于血清GDF-15高表达、G-CSF高表达患者(均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GDF-15、G-CSF有较好的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血清GDF-15、G-CSF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6、0.86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G-CSF水平升高,且均与患者病情恶性进展、不良预后相关;血清GDF-15、G-CSF是诊断结直肠癌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5.
浙江杭州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植被恢复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浙江杭州午潮山45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和排序等数量化方法,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 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可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 木荷群落、白栎-薄叶山矾群落和青冈群落。3个群落类型中,树木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青冈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木荷群落,但与白栎-薄叶山矾群落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排序表明,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和地形等解释了群落分布46.4%的变异,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和透光度对群落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而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和海拔可能是影响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素。53.6%未能解释的部分可能归因于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26.
光合细菌在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对其生理特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从武汉东湖分离得到一株不产氧光合细菌PUF1, 通过对菌落形态、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吸收光谱以及系统发育等分析, 初步确定为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紫色非硫光合细菌。PUF1细胞呈直的或稍弯曲的杆状, 长3.05—10.06 μm, 直径0.32—0.68 μm, 具有片层膜结构。PUF1培养物呈深紫红色, 主要色素为细菌叶绿素a (Bchl. a)和类胡萝卜素。初始pH 6.0—8.0, 光照强度500—3000 lx, 稳定期细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但培养液pH>8.0会显著抑制PUF1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试验进一步研究了细菌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含量、ATP酶(ATPase)活性及Fv/F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PUF1不同生长阶段其蛋白含量有所差异, 以稳定期为最高(>60%), 而ATPase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此外, PUF1光合作用与其生长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细菌生长周期内Fv/Fm变化规律适用单峰高斯模型, 且以对数期Fv/Fm为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光合细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小鼠精囊自身抗原(SVA),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纯化。方法:提取小鼠附睾组织总RNA,RT-PCR获得SVA的cDNA,设计并合成特异引物序列,进一步扩增出不含信号肽的SVA编码序列,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表达产物His-SVA,采用Ni-NTA纯化融合蛋白His-SVA。结果:原核表达获得融合6个组氨酸的SVA,用抗His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18×10^3的目的蛋白,与理论值一致;经Ni-NTA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His-SVA融合蛋白。结论: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小鼠附睾蛋白SVA,为后续研究其对小鼠生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海蜇-对虾(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菲律宾蛤仔海水综合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食性、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在2017年5—9月的养殖周期内,采集并检测池塘内各种饵料和4种养殖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海蜇、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 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动物;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鯷鱼;菲律宾蛤仔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植物、底栖硅藻和对虾粪便。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的营养级范围为2.64~2.95,平均值为2.84;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8~3.27,平均值为3.06;斑节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03~3.54,平均值为3.25;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76~4.40,平均值为3.95。在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为初级消费者,海蜇为次级消费者,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为捕食者;菲律宾蛤仔在滤食两种对虾粪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养殖池塘的水质。  相似文献   
29.
探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也能够反映植物的生态策略, 但不同菌根类型树木生长过程中根叶形态学功能性状的适应策略仍有待探究。本研究依托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BEF-China)选取7种丛枝菌根(AM)树木和7种外生菌根(EM)树木的纯林, 测定各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比根长、根系直径、树高生长速率、地径生长速率及细根生物量等根叶形态学功能性状和生长指标, 探讨了两种菌根类型树种间的根叶形态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AM树种相比, EM树种具有较小的比叶面积、吸收根平均直径和生长速率, 但具有更大的叶干物质含量; 两种菌根树种之间的比根长和细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树高生长速率、地径生长速率和细根生物量等功能性状及生长指标在不同菌根类型、树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且树种、根功能型、菌根类型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根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EM树种地上指标的种内变异均大于种间变异, 而AM树种地上指标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程度类似; 但两种菌根树种细根生物量的种间变异均大于种内变异。尽管两种菌根树种地上部分生长速率较快通常表现为较低的叶干物质含量, 但AM树种通常拥有较高的吸收根比根长, 而EM树种拥有较粗的运输根平均直径。吸收根比根长越低, 两类菌根树种的细根生物量就越多。由此可见, 根叶功能性状对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其中运输根主要在EM树种地上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吸收根主要与AM树种的地上部分生长有关; 但两类菌根树种的地下细根生物量均与吸收根有关。  相似文献   
30.
机械磨损是邻体植物冠层接壤区域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对枝叶生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但是, 当前非常缺乏邻体植物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功能性状影响特征和权衡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的铁杉(Tsuga chinensis)为对象, 通过比较邻体冠层间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与非机械磨损区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干质量、末端枝含水率和枝直径的差异, 分析枝叶功能性状在机械磨损影响下的变异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 机械磨损显著影响邻体冠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叶干质量。具体而言, 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优势枝比叶面积显著低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劣势枝叶干质量显著低于优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其次, 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关系的影响格局不同。叶面积-叶长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间表现出一致的正向关系; 叶面积-叶宽、叶面积-叶干质量、叶宽-叶厚、叶厚-末端枝直径和叶长-叶宽仅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显著正相关; 叶面积-末端枝直径和末端枝直径-末端枝含水率仅在劣势枝显著负相关; 叶干物质含量-叶厚仅在劣势枝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关系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森林植物邻体间的冠层机械磨损可显著改变枝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